卓越绩效自评报告编写误区如何更好地符合申报要求
【已经过期】:请登录重发或删除过期商品
产品属性:
价格: | |
---|---|
供货总量: | |
所在地: | 广东深圳市 |
产品规格: | |
包装说明: | |
品牌: |
详细信息
卓越绩效自评报告编写误区——如何更好地符合申报要求
在申报质量管理奖的过程中,许多申报单位在编写自评报告过程中,存在这样那样的认识偏差,导致最终的结果事与愿违。我们对咨询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编写误区总结如下:
序号 | 存在的问题 | 具体体现 |
1 | 缺乏特色,过于 简单 | w报告整体形式过于单一、没有特色; w本想简练地编辑材料,以求在规定字数篇幅内回答所有质量奖要求,但 往往是删除了太多必要的内容,以至于对过程的描述含糊不清; w…… |
2 | 过于频繁套用准则中的原文 | w过于套用准则中的用词,以为会让评审员感觉材料非常符合标准而给 较高的分值,其实不然; w过于套用准则中的原文,往往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,也难以获得评审高分。 w…… |
3 | 用实例代替过 程的描述 | w有的申奖者没有对过程进行系统的描述,往往采取实例来代替。如::“我们通过多种方法来确定顾客的要求”。然后举一个实例来说明顾 客需求被识别的一种情况,但没有明白你是如何来识别顾客要求的。 w只要准则对某个过程提出了要求,就必须对过程进行全面、系统的描述或绘制一个详细的流程图。 w…… |
4 | 当需要用实例时没有举例 | w这是对上一种错误的反例。此时需要有一两个实例来帮助说明一个过 程。实例可以为过程所用的系统性方法提供证据,还能增加过程描述的可信性。 w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在举出实例之前,首先需要对过程进行系统的描述。当你运用实例时,要确认这些实例时否具有典型的意义,并解释这种情况是否为典型情况。 w实例可以帮助评审员了解你的公司,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你的过程和方法是如何运行的。 |
5 | 仅对少数绩效测量指标提供数据 | w在自评报告的过程类目中说明了20多个不同的关键绩效指标,而在结果类目中只报告了其中的五六个,评审员会认为你选择了绩效较好的几个指标予以汇报,而其他数据可能是因为绩效不佳而没有汇报。 w在准则类目1至类目6中提到的测量指标均应在类目7中给出数据和明确的说明。 |
6 | 过多的前后参照引用 | w每个条款要尽可能地进行独立的解释,但是对不同条款的回答需要相互协调一致。必要时,可以参看其他条款的信息,而不必在自评报告中重复叙述。 w当通过前后参照的方式来提供有关要点的回答时,需要指明页码、条款号和具体的要点。例如:“有关人力资源工作系统的总体方法在第28页、 w应该尽量减少前后参照的次数,毕竟让评审员前后寻找信息时一件麻烦的事。当每个要点能够独立地解释时,应当避免过多的前后参照引用。 |
7 | 该引用数据的 时候使用文字 叙述 | w类目7的所有要点需要提供结果的数据、趋势和对比。任何时候在准则中看见“趋势”、“结果”或“数据”、“对比”时,你应该知道这是一个提示,这时你的回答中应该包括图形和数据。这一点总是被误解,审奖者有时在标准明确需要提供数据时提供了一个过程的描述,或者仅仅是对结果进行一个叙述性的总结,而没有附加图形和统计数据。在图形中加入叙述性的总结是非常好的,但是后者不能代替关键绩效指标的数据。类目7应该通过图形/图表来解释绩效。 |
8 | 提供了与要点 无关的信息 | w错误地理解某些要点,导致“答非所问”。 w力求信息的“多”,导致没有切中要点。 w…… |
9 | 使用太多的缩写词 | w使用缩写时,没有考虑这种缩写是非普遍,有时使用生僻的缩写词会给质量奖评审员造成很大困难。 w如果有可能,你需要完全避免使用缩写词,或者在自评报告中附有缩写词表。 |
10 | 使用太多的行业技术或管理术语 | w有些申奖者认为行业技术或管理术语能体现组织的特点,以及引起评审员的注意,但往往不是这样,这样反而会使评审员反感; w质量奖评审员很可能像对你的行业缩写词一样对这些术语也不熟悉。消灭术语的一个办法是让公司外的某些人,或是新员工在定稿前来审阅一下你的材料。 |